大门敞开,共今日吃瓜系列爆料,揭秘全网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享市场新机遇——中国发展增益世界之开放性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在保护主义阴云密布、全球复苏步履蹒跚之际,中国以坚定的开放姿态,实现了经济的稳健增长。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底盘稳、韧劲足,也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经济增益世界的关键,正在于其深刻而多维的“开放性”。一个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开放格局的中国,正不断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新动能,为所有拥抱合作的国家带来珍贵的发展机遇。
开放的中国,不仅有益中国,也是各国的机遇。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其中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内需尤其是消费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使其他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平均提高0.3个百分点。可以说,中国经济稳健增长本身,就是对世界最直接的利好。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指出,“一个更加繁荣的中国将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惠及世界”。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其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释放出越来越强劲的正溢出效应。进博会、链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大型展会为全球企业进入中国、通达世界搭建了桥梁;持续优化的进口结构、稳步下调的关税水平,不仅丰富了国内市场供给,也推动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升级,激发合作共赢的广阔前景。美国安博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慕德坦言,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市场的繁荣直接推动我们业务的持续增长”。
在提供广阔市场的同时,中国经济更以其高度的可预期和可信赖吸引全球资本。中国凭借坚实的政策支持、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长期稳定的社会治理,提振外资深耕中国的信心。近年来,中国不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最初的190项缩减到现在的全国版29项、自贸试验区版27项,制造业领域已实现“清零”。清单上的“减法”见证着中国不断加大的开放力度。与此同时,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宣示,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
制度型开放的红利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本流入与项目落地。2021年至今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超过了“十三五”期间的总额。外资企业贡献了中国三分之一的进出口、四分之一的工业增加值、七分之一的税收,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外资持续加大对华投入,这既是对中国市场前景的高度信任,也体现出对中国开放政策和产业生态的坚定认可。一些外媒和跨国公司高管坦言,“放弃中国市场,等于放弃未来十年的增长门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说:“中国倡导开放贸易,坚信贸易和投资对发展的贡献,是20世纪和21世纪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典范。”
更深层次上,从被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到主动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中国经济的开放性正升级为引领变革的创新动力,持续打造全球共建共享的新高地。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合作平台,为全球互联互通提供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有力带动沿线国家在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基础设施的升级,成为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
“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从扩大市场开放,到增强投资信心,再到推动平台共建,中国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系列举措正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世界需要开放的中国,中国的开放也将成就更加包容、繁荣、可持续的世界。
新华社记者许苏培